在咨询的美国时候,每每碰到想要去美国读书的留学高中生,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本科困惑——我该选什么专业。 这个时候,个专如果你问他们,美国你喜欢什么,留学这些高中生通常会说不知道,本科接下来你列出几个热门专业供他们选择,个专甚至你针对性的美国告诉他们学商科好,他们会说并不是留学特别喜欢,你告诉他们那就学工科吧,本科计算机好就业,个专学生仍然摇头。美国
当你把大部分专业都列出来了一遍,留学再问他,本科他仍然摇头。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人站出来说这正是中国教育方式的弊端。你说的也许没错,我们仔细想想,你是不是曾经在大学期间后悔自己学了自己所选择的这个专业,你是不是也曾经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不知道自己选择这个工作领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你是不是也曾驻足,迷茫着自己该往哪条路前行呢?
就算是鲁迅也曾经面临过从医还是学文的选择难题,当然周先生是因心怀天下而产生的迷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哲学难题其实也是贯穿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更何况是对于一个未曾进入社会,甚至还未成年的中学生呢?回到主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的选择专业方向?此时你需要注意,如果你是已经有明确专业目标的同学,请期待下期,我会详细介绍各类热门专业是学什么的,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本期我们主要是针对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学什么专业,也对你推荐的各类专业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同学。基础课程会帮助你发现自己的心有所属,乃至于天赋所在。提到专业的选择,我们不得不赞赏美国本科教育的人性化、科学化:通识教育,又称为通才教育或普通教育,起源于1917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学实践,2006年,哈佛大学提出通识教育的目标:教会学生理解自己是传统艺术、思想和价值观的产物和参与者,使学生学会适应变化,使学生对自身语言行为在道德方面的理解得以发展。通识教育,通俗的讲就是学生可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选择一些通用的基础课程,比如经济学,数学,物理,心理学等,也就是说他们会成为学生未来任意一职业方向的基础架构,例如,你的数学与经济学的课程可以成为从事金融,统计,金融工程,商业分析的基础;而你的心理学可以成为教育学,市场营销等的基础;如果你学了很多社会学相关的课程,那么未来你完全可以往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的方向发展。如果你和你的父母在社会学和计算机专业争执不下的时候,美国的通识教育就可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难题,你可以先选择一门社会学的课程,如果你认为你很感兴趣,那么你可以继续选择几门社会学相关的课程,如果你发现你的兴趣仍然在,而且学起来很轻松,那么你在大二过去之后就大可以选择这个方向继续学习。未来你可以往公共关系方向、国际事务甚至法律方向继续深造。或者你也可以去选择几门计算机课程去学习,大可以去体验自己到底适合哪个专业领域,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通识教育就是让你大胆的去体验,然后再做决定。也许我讲到这儿,你就会明白,我想告诉你选择专业的方法是什么了,其实你不必苦恼抱着我一定要在申请前完全确定专业的想法(美国本科在申请时允许申请者选择“不确定专业”),当你没有职业方向感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迂回的方式,从通识的课程着手,从这些课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天赋所在。横向知识的储备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广泛的职业领域。
首先,你不要认为你选择这个专业申请就一定要一条路走到黑了,美国是允许你在申请时候选择“不确定专业”的选项,也允许你在大一大二期间转换专业。除此之外,我们从实际的职场经验来看,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什么专业就一定从事什么行业的。刘强东是社会学出身最后从事互联网销售,马云是英语系出身最后创立了阿里巴巴,撒贝宁法律系出身,也在主持界颇有名气。所以回归主题,不要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专业而苦恼,这并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美国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的实践总结而得出相对最合理的方式,那么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利用通识教育的便利,尽量去拓宽你的知识领域,横向发展,因为你无论最终选择了哪一条职业方向,你曾经学到的这些课程都会帮你从思维到职业拓宽领域。尽可能的在读本科期间多修一些看起来不是本专业要求的学科,如果你目标确定了要去学商科,那么你也可以多选择一些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的课程。你所要记住的是,美国的教育,通识教育其实是在教你如何自主的设计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在培养你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而这些正是现在职场所需要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