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Ronith发给很多科研人员的邮件内容都大同小异,只是改了下发送地址。很快,Ronith意识到别人不会回复这种模式化的邮件。如果想得到回复,邮件必须写得更具体,要包含与收件人息息相关的信息,并准确指出自己对他们哪个研究方向感兴趣。
然后,Ronith开始给潜在导师量身定制邮件,更仔细地阅读收件人发表的论文,提出自己看来有建设性的提议,为他们的研究方向建议更好的解决办法。有些时候,Ronith甚至会基于自己的想法动手做一些初步实验。
他在邮件里插入了各种图表、手绘的实验示意图、在家做实验的照片,以及对反馈的渴望。在将一封精心撰写的邮件发送给一位实验室负责人前,Ronith通常要花上好几天,有时候甚至一个礼拜来构思准备。熬夜和周末写邮件成了家常便饭。
这些额外付出提高了实验室负责人的回复率,他们很欣赏Ronith对他们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有时他们回复,只是想告诉Ronith他的提议哪里错了。但这样一来一往,便能打开对话。在此过程中,Ronith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他会借机征求提高自身能力的建议,以便能在将来加入对方,这种方式往往能收获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
一位研究人员建议他去更好的大学读硕士,这样就能提高他拿到大学的奖学金并读他博士的机会。
还有一位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建议他加入一个研究实验室并发表论文,这会提高他拿奖学金的几率。这一建议可能让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但却让当时的Ronith茅塞顿开——在他认识的人中,没人拿过这种奖学金,也没人能给他这种建议。
第三位研究人员让Ronith在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一系列挑战,以此评估他是否适合加入他在加拿大的研究团队。他没有成功,但这个过程让他受益匪浅。研究人员非常好心地向他解释了虽然他有“不可否认的能力和热情”,但因为另一位候选人在他们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拥有更多的经验,因此只好拒绝Ronith的申请。